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:千古一帝-《明朝败家子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弘治皇帝不禁朝方继藩看去。

    却见方继藩美滋滋的样子:陛下,既然他们如此吹捧毛纪,想来,这位毛纪先生,一定是极了不起的人,他有此德行,且通过教化,而能有益于百姓,陛下为何,不对毛纪先生,进行嘉奖呢?

    什么?弘治皇帝看着方继藩,一脸不解。

    朕还奖赏毛纪?

    方继藩道:儿臣认为,这不但要嘉奖,还要让天下的官员,都去昌平走一走,看一看,亲眼见识这太平之世,让他们瞧一瞧,毛纪先生和他的弟子们的政绩,若是昌平能够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,那么,大家都去看看,方才可从中学习到一些昌平的成功之处。

    所谓,成功不必在我,新学理学,只要能有益于天下军民百姓,又何须来分彼此,非要争出一个高下贵贱呢?儿臣建了西山书院,虽是推广新学,可是对于理学大儒,一样心里敬佩的很,从不会对他们有门户之见。子曰,三人行必有我师,毛纪先生有此才干,只凭四书五经,便能治国平天下,恰恰是儿臣的楷模啊,儿臣倒是极想,多向他学习学习。

    看着方继藩一脸真诚的样子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一时恍惚。

    这个家伙的话,居然很有道理。

    在面对理学攻讦的时候,他居然还能做到一视同仁,继藩果然是个忠厚的孩子啊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心里感慨一番,背着手,却是沉吟:马上,就要到年关了,卿家说,去学一学,也不无道理,这两年,朕命许多的臣子去保定府,让他们去看看新政。现在,这昌平若当真如坊间所言,让诸臣们去看一看,学一学,也没什么不好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改变了心意。

    与其对其反感,不如尝试去接受,看看这大治之世,到底是什么样子。

    当然年关了。

    可自己的儿子,还在昌平呢。

    他沉吟片刻:何况,昌平离京师,也不过一两日的功夫,不妨如此,朕也亲自去见一见吧,那些肯去昌平见识见识的诸卿,也可随驾。朕倒是想要亲自拜望这位毛纪先生,召他谈一谈,或许,能有所收获。

    弘治皇帝说罢,看了刘健一眼。

    刘健心里,大感欣慰。

    这就是陛下和历代君王不同之处,哪怕是对一个人反感,盛怒之后,依旧可以做到冷静下来,既然遭受了这些人的反对,那么不妨,就去和毛纪谈一谈,缓和这些矛盾。

    愤怒是不能解决问题的。

    这一点,陛下比自己更清楚。

    若能缓和矛盾,这就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刘健忙道:陛下圣明。

    谢迁也松了口气的样子,跟着一道附和。

    只有李东阳,别有深意的看了方继藩一眼,他面带微笑,若有所思。

    方继藩此时,却是摇头晃脑:陛下何止是圣明呢,简直就是功盖尧舜,赛禹汤啊,古之圣君,不及陛下万一也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